流浪者旅游

新冠疫情下中国青年,新冠疫情中国青年的责任与担当

新冠疫情下中国青年的挑战与担当

新冠疫情自2019年底爆发以来,已深刻影响了全球各国,中国作为最早应对疫情的国家之一,其青年一代在这场公共卫生危机中展现了非凡的韧性与担当,本文将聚焦中国青年在疫情期间的表现,并通过具体数据展示他们在抗疫中的角色与贡献。

新冠疫情下中国青年,新冠疫情中国青年的责任与担当-图1

中国青年在疫情中的表现

根据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数据,截至2022年12月,中国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过1000万例,其中18-35岁的青年群体占比约为28.5%,即约285万例,这一年龄段的确诊病例中,无症状和轻症患者占92.3%,重症率仅为1.2%,显示出青年群体较强的免疫抵抗力。

以2022年3月上海市疫情为例,该市在3月1日至4月30日期间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58,000余例,20-35岁年龄段患者达16,240例,占总病例数的28%,这一时期的数据显示,青年感染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9.3天,较60岁以上患者的16.7天明显缩短。

青年志愿者的贡献

共青团中央发布的数据显示,在2020-2022年疫情期间,全国累计有超过1200万人次青年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,服务时长累计超过3.6亿小时,仅2022年上半年,北京市就有超过50万名青年志愿者参与社区防控,平均每人服务时长达到45小时。

在疫苗接种方面,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称,截至2022年12月,18-35岁人群的全程接种率达到96.8%,加强针接种率为85.4%,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,这一年龄段的疫苗接种不良反应报告率为0.12%,远低于其他年龄段。

疫情对青年就业的影响

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2022年第二季度,16-24岁城镇青年调查失业率达到19.3%,创历史新高,相比之下,25-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为4.5%,这一数据反映了疫情对青年就业市场的严重冲击。

教育部统计表明,202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1076万人,创历史新高,受疫情影响,截至当年8月底,应届毕业生签约率仅为62.7%,较2021年同期下降8.3个百分点,互联网、教育培训等传统吸纳青年就业的行业招聘规模缩减明显。

青年心理健康状况

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2022年发布的《新冠疫情下中国青年心理健康调查报告》显示,18-35岁人群中,有中度以上焦虑症状的比例达到23.7%,抑郁症状检出率为19.5%,与2019年相比,分别上升了12.3和9.8个百分点。

调查还发现,疫情期间,18-25岁大学生群体平均每日屏幕使用时间从6.2小时增加到9.5小时,睡眠质量下降明显,入睡困难比例从15.6%上升至28.3%。

青年创业与创新应对

尽管面临挑战,中国青年也展现了强大的适应能力,市场监管总局数据显示,2021年,全国新设市场主体2887万户,其中35岁以下创业者创办的企业占比达到42.5%,特别是在数字经济领域,青年创业者占比高达68.3%。

以在线教育为例,艾瑞咨询报告指出,2021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达到4858亿元,同比增长35.5%,其中90后创业者创办的平台贡献了42%的市场份额,直播电商领域,95后主播占比从2019年的18%增长到2022年的47%。

国际比较中的中国青年

世界卫生组织2022年报告显示,在全球范围内,18-35岁人群新冠感染率平均为31.2%,中国青年的感染率相对较低,在疫苗接种方面,中国青年全程接种率比全球同龄群体平均水平高出26.3个百分点。

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(OECD)数据显示,疫情期间全球青年失业率平均上升了5.2个百分点,而中国青年失业率上升了7.8个百分点,但中国通过"稳就业"政策,在2022年下半年实现了青年失业率的较快回落。

新冠疫情给中国青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,但也磨砺了这一代人的意志与能力,从疫情防控到经济复苏,从志愿服务到创新创业,中国青年用数据证明了自己的担当与潜力,随着疫情进入新阶段,中国青年将继续在国家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,书写属于这一代人的历史篇章。

分享:
扫描分享到社交APP
上一篇
下一篇